心驰田野循声觅迹周凯模学术传播的发展历程
周凯模作为当今学界优秀的女性民族音乐学家,学道谦逊,她对于学术的贡献以及诸多的研究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周凯模以她深厚的学术积淀以及独特的女性视角于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西方音乐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斐然,令人钦佩。例如:民族音乐学经典著述《滇南听歌:云南民族音乐考察》《祭舞神乐:云南民族宗教乐舞论》《云南民族音乐论》等。她近年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对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宗教仪式音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及专题研究。另外,她所主持和参与的课题也多具开创性意义,如《文科实验室创新模式探究:岭南音乐传统资源在当代高校的功能转换》,对岭南传统音乐进行整理的同时,该课题在传统理念的指导下,依托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实体,组织多个小组赴岭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文字性的转化,完成了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元结构的搭建。
周凯模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1998年,周凯模主要是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和宗教乐舞进行有关民族文化关系的探讨,并对构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理论体系有了初步的设想。第二阶段于1998—2009年,在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础之上,周凯模进一步关注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及研究方法的构建,并由此延伸至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教育领域。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至今。本文共收集整理了周凯模自1999年至2014年期间的学术论文37篇,下面笔者就这些文章进行分类综述。
一、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研究(1990—1998)
《云南民族宗教乐舞与礼法文化》《云南民族宗教乐舞与宗法文化》这两篇文章是作者在此期间所写,集中论述了宗教乐舞在少数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透过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法现象,反映出宗教乐舞所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关于“礼法文化”“宗法文化”的专题与作者在2000年加以延伸的“神话哲学”和“原始科技”内容相关联,基本囊括了民族宗教音乐内容所涵盖的文化层面,该系列文章,是对云南宗教音乐事项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项全面性研究,影响深远。
周凯模在云南任教期间,除在云南少数民族的仪式音乐、歌舞音乐研究成果显著之外,对少数民族器乐的关注也有新的研究发现。在其文章《云南少数民族器乐中的“重奏”现象》中,周凯模以少数民族乐器演奏中所包含的重奏现象着眼,提出“重奏”在中国民族器乐中的概念性思考,文章分别对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这三种重奏类型加以分析,从而得出:1.二重奏为同种、同类的乐器中较为常见;2.三重奏多为吹、拉、弹三类乐器组合;3.四重奏一般为吹奏和弹奏乐器类相组合。文中也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乐曲谱例,并围绕自然及人文生态环境对地方音乐艺术特点的影响加以论述,尤其是对三重奏和四重奏这两种形式进行论述过程中,作者对乐曲中的每种乐器的旋律形态、旋法特征等均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每种演奏类别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通过此篇文章,读者对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整体形态有了新的认识,从单声部跨越到多声部,从单一的合奏到重奏织体,使学界对云南少数民族器乐研究的聚焦向前迈上新台阶。
同时,在云南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周凯模还发表多篇采风报告,如《云南怒江傈僳族“期本”舞乐的考察与整理》记录了她深入云南怒江流域考察傈僳琵琶——“期本”舞蹈音乐的情况,分别列举了傈僳琵琶三种不同的定弦和每种定弦可以演奏的乐曲,并且对每类乐曲的特点以及所使用的环境场合等做了详细的归纳。与此同时,通过分析考察对象的艺术特征及音乐主体的态度,也进一步彰显了这一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
二、对云南及岭南音乐文化的双重思考(1998—2009)
1998年,周凯模随着个人工作调动,之后的研究重心逐步从云南转移到广东,她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视角也随之扩展至岭南音乐文化,但在早期并没有中断她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持续化的研究,而其研究的重点也从对个案的专题性涉入逐步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整体社会语境的思考。
自周凯模青年时期下乡至云南最偏远的彝族哈尼族地区当知青开始,当地少数民族贫瘠的生存条件和以歌舞为乐极为洒脱乐观的生活状态,就深深地震撼和影响了这颗年轻的心,也注定了她这一生与云南的少数民族结下的不解之缘。周凯模把云南作为滋养她学术生命的最初源泉,她在这片土地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在云南工作和生活期间,周凯模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放在了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个案的研究和整理上,其中成果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少数民族仪式音乐的调查,例如,除本文上述提到的“云南宗教乐舞系列”的四篇文章,还有《巫歌傩舞与原始信念》等,不难看出,作者关于研究宗教音乐的写作脉络是从原始宗教信念对少数民族人民人生观等观念的影响着手,尝试用文化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对云南诸多宗教事项进行研究。周凯模把云南的宗教音乐放置于文化中,而文化为音乐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背景,通过对这个背景的解读,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在少数民族的“宗教环境”下音乐真正存在的价值及其具有的文化属性。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网址: http://www.ylyjzz.cn/qikandaodu/2021/0302/648.html
上一篇:客家传统童谣月光光研究
下一篇:音乐在幼儿体操活动中的特点及运用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