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医学 - 听到极致,完美诠释音疗内涵。
音乐医学是二十一世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预防医学为主的绿色医疗,该组织(WHO)早已向世界公告:音乐医疗在临床疗效中是药物的4-8倍!音乐医学具有无碳、无污染;无痛、无创伤、无后遗症;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加强科学管理,制定行业标准,人才队伍建设,为“音乐治疗师”的认证做准备;强化音乐医学应用、管理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音乐医学与技术装备工作者服务,推进全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国外有位神经性胃病的患者,吃了不少药,病情都不见好转,后请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医生仔细检查后给他开了一张别出心裁的“药方”,叫他购买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并嘱咐每日三餐后都聆听一番,病人遵照医嘱欣赏。不久,果然效果斐然,症状消退,胃口大开。
临床医生们发现,让高血压病人听抒情的小提琴乐曲,可使血压降低1.33至2.67千帕;让临产妇女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以分散她们分娩时的注意力,减少疼痛。
其实,音乐治病,我国古已有之,明朝时,上海有位名医秦景明,每回出诊,他都带着女歌手,到了病人家,他一面让歌手为病人唱歌,一面给病人号脉。在这种气氛中,病人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感,心身泰然地接受治疗,把完脉,秦景明再从容地为病人开处方。由于病人在刚才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得到了享受,病情自然好几分,再服下名医的药,很快就恢复健康。秦景明“以戏辅药”的治疗方法,一时传为佳话,他也因此更加出名。
现代科学认为,音乐之所以能治病,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的:1、物理作用: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的,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舒缩、肠胃的蠕动以及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节奏,当人生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相应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愉悦,使人体各脏器振频活动更加协调,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2、心理作用: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旋律优美、悠扬的乐曲能使人安静、轻松愉快。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活动,因此可以借此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3、生理作用:音乐能引起人体生理变化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那些优美动听、明朗轻快、符合人体生理节律的音乐,经感觉通路传入大脑后,可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转化,起到调整和恢复生理平衡,从而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今天,音乐治病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如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已利用音乐疗法代替麻醉进行拔牙;日本已把催眠曲的录音带装入枕套中用以治疗失眠;一些国家还成立了音乐疗法研究会,专门探讨音乐治病的规律和经验。
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一次30~60分钟为宜,不宜太长,也不宜单用一曲。值得一提的是,保健音乐,勿超过60分贝。否则,乐声变为噪音,反而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身体和心灵的疾病对音乐家的创作影响极大,脑神经科专家黄震遐以其丰富的医学与人文知识,详述大脑细胞如何主宰音乐家的思想、感情、性格甚至命运。《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内容涵盖音乐、文学、医学和文化史各个方面,读来趣味盎然。且看当冷静客观的医学遇上激情的音乐,会衍生出怎样的全新理念?
1.《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详述了知名音乐家的病因、脑神经科学与音乐知识以及文学艺术领域有关医病的趣谈,本书作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脑科医生,又是一位音乐发烧友,对古今中外的音乐见地颇深,同时,作者熟谙英文,掌握了*前沿的脑科医学知识,因此本书内容读来引经据典,细致可信。
2.对音乐史和音乐家生平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选择此书入门或消遣,相信会让读者大开眼界。
3.《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对音乐家的疾病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以图的形式加以解释,使读者从此书中能得到深入直观的感受,对音乐家的个人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根据一项系统回顾以及72项试验数据的荟萃分析,听音乐的手术患者与不听音乐的相比,术后焦虑少、满意度高。他们需要较少的止疼药物,经历更少的痛苦。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Jenny Hole医学学士于2015年8月12日在Lancet上在线发表此论文。
这项分析包括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始于术前、术中、术后任何类型音乐与其他非药物干预的标准治疗对于接受任何形式的手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头颈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疗效。分析结果是术后疼痛、镇痛需求、焦虑、感染率、伤口愈合、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网址: http://www.ylyjzz.cn/zonghexinwen/2020/102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