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是真还是假?听音乐真能让孩子变聪
如果音乐教育中有神话,那一定是莫扎特。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天才,虽然事实上这个“天才”是后天培养的:五六岁的时候,他每天练琴就超过8小时了。
我把这一论据抛给爸爸妈妈们,总有人反问:
有几个孩子这么小就做到每天练琴8小时?如此坚持,不是天才,也是天才。
我无力反驳。
不过今天讨论的不是莫扎特本人的教育,而是和其作品相关的一个现象:
传说中的“莫扎特效应”。
传说中,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所以莫扎特的乐曲,有很多被作为胎教音乐。
“莫扎特效应”的传奇效果不止于此,甚至已经“跨界”,在牛羊身上都产生了神奇效果。
意大利马苏里拉的一个农场,农场主每天给奶牛播放3次莫扎特的音乐,传说这样可以提高产奶量。
养金鱼和种兰花的养殖户也在蠢蠢欲动,准备利用莫扎特音乐“搞事儿”……
那么问题来了:莫扎特效应是真的吗?
答案既让你失望,又让你充满希望(话说,这么矛盾的体会是怎么做到的)。
让你充满希望的是:“效应”是真的。
让你失望的是:“莫扎特”三个字可以去掉。
莫扎特效应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但的确有一点(不多)效果;真相则是,即便你把莫扎特换成别的音乐,也会有效,甚至更好。
所以,你是充满希望,还是十分失望呢?
这事儿真没法说。
还是讲故事吧。
很少有科学家专门针对莫扎特的音乐做过科学实验,但关于“音乐是否会促进人的能力提升”这个课题,研究还是很多的。
研究者找了36名学生,让他们完成一项智力测验。
这种测验,有点像初中数学中的“旋转与折叠”:给一张折叠起来的剪纸,让学生预测剪纸打开之后的形状。
有点烧脑。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测验前的准备活动。
同学们被分为三组,每组都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但内容不同:
有的只是安静地坐着,有的听10分钟比较放松的音乐,有的则听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结果证明,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表现优于其他学生。遗憾的是,这种效果,只持续了15分钟。
这不是大问题,只要耳膜不反对,好音乐可以一直听。
音乐能暂时提升大脑对形状辨认的能力,这事儿还是挺神奇的。
那么,神奇的到底是莫扎特,还是音乐?
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2006年,闲得浑身牙疼的专家们,组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对象达到了8000人。
一般情况下,参与测试的人越多,结果就越准确。
测试内容,还是让孩子预测剪纸展开之后的形状,但测试前的音乐变了:
一组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大调弦乐五重奏》;
一组听“模糊乐队”(瞧这乐队的名字)等的三首音乐;
另一组啥也不听,只是就测验展开讨论。
结果和上次实验大同小异。
“大同”的地方是:听音乐的,比不听音乐的,成绩要好。
“小异”的地方是:莫扎特的乐曲,竟然没干过“模糊乐队”!
音乐确实暂时提高了孩子们对形状、空间的认知能力,但莫扎特的音乐败给了模糊乐队的乐曲。
专家们分析后认为,孩子们更喜欢模糊乐队的音乐,所以效果更好。
答案就很明确了:如果想让孩子暂时提高一下能力,就播放他们喜欢的乐曲。
孩子喜欢莫扎特,那莫扎特的效果自然不必说;如果孩子喜欢别的音乐,播放莫扎特恐怕就有点“白费电”了。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壹点号高了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网址: http://www.ylyjzz.cn/zonghexinwen/2021/042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