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音乐老师从城市回到山区,教学生吹竹笛做竹
江西省太和县水岔乡中心小学竹笛队着火了。 90后音乐老师肖惠文带领同学们在青山绿水间吹奏竹笛。笛声回荡在竹林山泉中,诗情画意。这是肖惠文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器乐走进课堂而开设的竹笛演奏班。
29岁的肖惠文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初中起就跟随国家一级竹笛演奏家学习竹笛。从梦想成为一名竹笛手,到逐渐对音乐教育产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惠州市担任小学音乐教师。回到家乡后,肖惠文考上了太和县水岔乡中心小学。乡村小学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全职音乐教师。
肖惠文说,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学习乐器的机会非常难得。为了顺利开课,他联系了竹笛制作的非遗传承人,收到了114支竹笛作为捐赠。自去年10月22日开课以来,已有200多名学生能够演奏简单的音乐。太和县水岔乡中心小学竹笛队现有学生41人。
对于开设竹笛课的初衷,肖惠文表示,希望孩子们认识美,感受美,给他们一点音乐启蒙。 “只要有自己喜欢的曲子,会弹,就够了。现在。”
“在农村学乐器的机会难得。”
新京报:你们开一支竹笛上课做了哪些准备?
肖慧文:教育部正在推动器乐进课堂,我本来打算用乐器启蒙教学的低难度单簧管或葫芦,但我改成竹笛更有表现力。
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竹笛,我们不想为了增加农村孩子的家庭负担,我联系了竹笛生产的非遗传承人丁志刚先生,丁志刚先生免费为我们提供了114支竹笛,有了这些竹笛,我们就有了条件竹笛教学。
新京报:学生对学习竹笛的反应如何?
肖慧文:圣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上接触竹笛。我会在课堂上教授一些竹笛的基本知识,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目前还是以利息为主。想要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竹笛兴趣小组。现在我们竹笛队有41名学生。随着竹笛教学在音乐课上的普及,200多名学生已经能够演奏简单的音乐。
新京报:学生家长对孩子学吹竹笛是什么态度?
肖慧文: 家长担心吹竹笛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这是有道理的。我教学生要学竹笛,也要学文化课。吹竹笛和文化课要相辅相成。比如,你可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你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如果学习成绩下降,说明竹笛学习投入了太多精力,我会稍微拖慢他们的进度。目前,家长们非常支持孩子学习吹竹笛。家长们也觉得在农村能有机会学习乐器是非常难得的。
新京报:竹笛队夏令营是怎么安排的?
肖慧文:夏令营为期15天,为了参加太和县竹笛比赛。学生们早上6点起床,6点30分做早操,做完暑假作业后吃早餐。正式的竹笛训练9点开始,11点左右结束。下午继续训练。夏令营的内容不仅是竹笛教学,还有音乐欣赏。我会向他们展示一些交响乐视频并教授一些音乐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会组织课后活动让大家一起玩。
孩子们对夏令营的热情很高。除了竹笛队的41人之外,还有七八名同学自愿报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丰富的暑假。孩子们也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另外,最近竹笛队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孩子们也想给大家展示好成绩。
新京报:您还在学校开设了竹笛制作工作室。以后会开设竹笛制作课程吗?
肖慧文:中国的竹笛文化不仅是吹奏竹笛,更重要的是制作竹笛。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竹笛演奏的同时制作竹笛,了解竹子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的过程和难点,他们就会更加珍惜手中的笛子。我希望孩子们从五年级开始学习竹笛制作,六年级的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支自己制作的长笛。另一方面,竹笛制作业也是农村孩子的出路。
新京报:您认为在农村小学推广器乐有哪些难点?
肖慧文:一是缺乏具有教学器乐素质的音乐教师,二是缺乏器乐资源。虽然教育局每年都会拨款购买一些教学乐器,但很少有老师教学生学习这些乐器。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资源不足,一名教师往往同时从事多项工作。在保证文化课表现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上音乐课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没有支持就很难坚持下去。
我也是一名兼职数学老师。我们的校长非常重视素质教育。他看出我很喜欢竹笛,就接过我数学老师的工作,分担我的教学压力。
“弘扬竹笛文化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新京报:您是如何开始学习竹笛的?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网址: http://www.yly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994.html